- 发布日期:2024-12-21 17:06 点击次数:201
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是由很多方面决定的,其中就包括军事。中国军事力量的发展基本是从新中国成立之后才开始的。那个时代涌现出了许许多多为国家建设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爱国人士,邓稼先就是其中之一。
相信很多人从小就对邓稼先耳熟能详,毕竟小学课本中曾经出现过他的故事。这位为中国军事研究做出巨大贡献的杰出科学家是很多人心中的英雄,关于他的故事也一直为国人所津津乐道,本文小编就为读者详细讲讲邓稼先的故事以及他的子女如今都怎样了。
一
邓稼先,杰出科学家、中国“两弹”元勋,参加组织和领导我国核武器的研究、设计工作,是我国核武器理论研究工作的奠基者之一,从原子弹、氢弹原理的突破和试验成功及其武器化,到新的核武器的重大原理突破和研制试验,均做出了重大贡献,作为主要参加者,其成果曾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和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被称为“中国原子弹之父”。
邓稼先的一生的峥嵘岁月离不开3个词汇奉献、坚持、爱国。1950年,只有26岁的邓稼先用1年多的时间完成了4年博士学位,人称“娃娃博士”。毕业后,美国政府试图用优越的工作环境和科研条件让他留在美国,但想到身后的祖国至今仍然陷入水深火热中,他毫不犹豫放弃轻而易举便能得到的金钱和地位,只身回到祖国投身科研事业中。
二
一回国,邓稼先便投入了中国的原子核物理理论研究工作中,在《物理学报》上陆续发表了多篇文章,为中国的物理学研究打开崭新的局面。
由于当时的条件落后,科研的工作是非常辛苦的,邓稼先以百折不挠的意志,克服各种困难,紧张而有序地投入到工作中,甚至还要忍受饥饿,双腿浮肿的折磨工作,一切付出终于换来收获。1964年,中国的原子弹爆炸成功,震惊了全世界。接着1967年6月17日,我国第一颗氢弹在罗布泊爆炸成功。
但是,由于常年劳累奋战第一线,晚年的邓稼先积劳成疾,即使在弥留之际仍然挂念着祖国的科学事业,与于敏合著了一份关于中国核武器发展的建议书,用一腔热血助力中国科学发展。1986年,邓稼先因癌症晚期大出血去世;他临终前仍然关心着祖国的国防事业,并叮咛:“不要让人家拉得太远……”
三
邓稼先跟妻子许鹿希一共有两个子女,儿子叫做邓志平,女儿就是邓志典。作为邓稼先的妻子,许鹿希一直不知道自己丈夫的工作,但她却默默抚养着一双儿女,以对丈夫绵延无尽的柔情,演绎着一段人间少有的高浓度的至爱。
邓志平出生于1956年4月,工学硕士,毕业于重庆大学,1992年6月毕业,四川省机械加工专业委员会委员,《现代制造工程》杂志编委。参与出版的书有《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数控技术及加工编程》。
至于邓稼先的女儿,网上并没有多少资料,只知道她出生于1954年,此外再无其他的信息了,想必也和邓志平一样平凡安静地生活着吧。
邓稼先许鹿希邓志平中国核武器发布于:天津市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